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特別的心得感想

 (此為舊文章)


 前日。我的老闆在上班時間到我座位附近遞本書給我。要求我讀完然後寫心得報告。當下看到這本書的名稱,就曉得根本不是什麼有趣的東西。啥經營理財或者勵志一類的。這些東西不有趣之處在於它們只提供一些殘廢的概念以迎接這個世界,裡面也沒有讓我們能夠多瞭解為什麼世界成為現在如此的痕跡(或者斷裂,用比較流行的分析方式來看待的話)。易言之,這些書內不是將人縮減為不可行動的生物(比如說像經濟學一樣,人總是因利而動。結果是我們到最後除了以非常奇怪的方式來定義利益以外,就沒有辦法瞭解人為什麼會做那些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或者就是講明人的不可改變的「本性」等等。如之前說過的:在讀這本書的人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外。或許在當代統計學觀點影響下,如我一輩之人應該會當成偏差數據或無法顯示整體特性而遭掃地出門。


 遭掃地出門其實沒有關係。使用統計的人類學家對我也不會感興趣。這些不合群的傢伙目前都是由病理學機構與政府的左手(P.B.用語)接收與管理。必須謹記在心的是(不過認同這些書的人大概都不會曉得):由誰接收其實都不是要點。就好比如一間店,有人強押著你進去,跟你自願進去的差別而已。最終我們還是要進去的(在這個意義上,其實這些人都懷著某些宗教情感。固然經常很下三濫)。拿著入場券咆哮和在他人看顧下走入,在這些書的描述下是個很大的區別。但事實上根本無所謂,因為如果世界照書上所說的運作,那樣一來我們最終都會成為如此(因利而動的人、自私的本性、愛的本性等等),做出如此的區分根本沒有必要且並不真實。


 這本書叫做《結果決定一切》。當然在當代的社會經常是如此的。因為勝者全得的規則,這是我們整個比賽—社會的基準。探討其起源是個很好的議題,但不要讓我走太遠。要讀懂本書,就絕對要認清一件事情:那就是當前是個勞動者世界與社會。所以就能夠理解這種結果論:因為工藝者的世界首先是由產品所構築的。然後我們早已很巧妙地將所有的工藝都變成勞動的一環(所以我們才能冠冕堂皇地討論藝術市場);人的卓越就來自於產品的卓越。


 本書不斷強調結果的重要。讓我以相同的標準來看待本書,也就是考察本書究竟能不能給讀者一個結果,否則它就是在自相矛盾。當然必須瞭解的是,我在此已經先提出了另外一個標準:矛盾與否。不過事實上這個標準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很多人抱持的信念都是自相矛盾的。然而我還是要選擇一個基準,所以就選擇了我最熟悉的。


 那麼,根據本書,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定義結果。我定義「使用正確的語言來描述出人此生物在經濟活動上所能達到的成果」來當作本書的結果。僅定義在經濟活動上是因為本書的傾向如此(否則書內不會一直使用公司來當作例子),將之牽涉到政治或社會等其它方面不僅是愚蠢而且是危險的。


 首先考察的是正確的語言。僅以此來說本書就大大地不合格。讓我隨意引書裡的幾個句子來慢慢分析。第一是「沒有了需求,供給就沒有了價值,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作者序)只要任何一位上過經濟學原理的小朋友都曉得,這句話有兩個錯誤。首先價值乃因市場而存在,因此無論失去供需何方,談論價值也就只是空話;所以供給的價值非由需求而來,而是來自市場。接著,就算用隱喻的方式來理解(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雖然他愚蠢到用錯方式表達),他的意思乃是供給與需求存在先後關係。只要想想Say's law曾經是經濟學者奉為圭臬之言。這告訴我們需求與供給的先後關係並非事實,而是社會現象。除非樂意患有歷史失憶症,否則這種區別對我們應尚不至於毫無意義。


 另外一句更有趣了:「人的欲求就是本性,而且人是這個世界上欲望最強烈的動物,永遠沒有止境。」(作者序)這裡的強烈有非常寬的解釋可能。但先讓我們回想一下,這世界上所有物種裡面,也只有人類有伊比鳩魯派的思想。人的欲望可能是很強烈的,但也只有人能克制欲望和減少欲望,並為此找到一套合理的說詞。更何況,「永遠沒有止境」是什麼意思呢?人的欲望不就在死亡之時灰飛煙滅嗎(佛教唯識論者會否認這點)?人的欲望不就是在他所能欲求的範圍內嗎?這裡作者將作為人生存下去的必須性(吃飯喝水)同人的社會存在給混淆起來了。前者不過是人作為生物的限制,這點對其它生物也是相同;後者則是建構的,我們的問題是:為何存在這樣的社會?


 這本書裡沒有答案。因為書內也沒有如此的問題。歷史失憶症是這本書一個很大———這類書大多有這樣的特性———的特徵。作者根本不瞭解這世界之所以成為現今如此的理由,也不會想到去探討。他所做的就是將這世界上的現象三言兩語帶過。用漂亮點的話說叫做「給出定義」。因此書內說到「這是原理」與「這是價值」的時候,正犯了(至少)兩個錯誤。首先是在於他誤會了古人的話(比如說,書中寫到:「柏拉圖說:『若神不在,一切皆無。』」這是柏拉圖在談他的理型eidos時提及。跟企業遵不遵守自然法則和價值公理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柏拉圖講到的神也不是自然法則或者什麼莫名其妙的價值),但這點在現今也不算重大的罪行,畢竟我們經常拿古人出來強姦(見諸各種古裝劇和歷史小說)。第二個錯誤就是作者只用了十分虛弱的方式來證實他的話確是「原理」或「價值」,但是,最重要的步驟在後面:作者必須要証偽,亦即證明其它的命題不可能是原理,以及其他的觀念與行為不可能產生價值。否則的話,作者的這些原理和價值就只不過是弱定理而已。讓我把問題提的更尖銳一點:作者是不是真的提出了數據,並且指出:採取了4R管理方式的企業在某段時間內是否有比起採取其它管理方式的企業成長更多、獲得更多利潤、並且員工人數成長更高?再退一步說:在百年來的企業上,採用了4R管理方式的企業的是否比其它企業都存活更久?


 但這些本書內都沒有。所以以這樣的方式討論4R管理方式也就只是在淘氣而已。我可以另外提出一個ABCD管理方式,同樣宣稱其有效。就如同本書末尾舉出的那些例子一樣。但沒有證據顯示確實是最有力或相對有力的。


 因此,我的結論是:這本書內的4R管理方式甚至連讀也不用讀。因為這本書在寫的時候就錯了。管理企業的方法居然不提出有效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有力,而只一味說明自己為何有效的時候,就如這本書理講到的,作者就在違反「客戶價值」(就連這個名詞本身都錯誤百出),因為管理者要的不只是「有效的管理方法」,這每個管理者早就有自身的一套了,而是「有力的管理方法」。否則管理者何必求助於他人。





 寫完這篇心得快意非常。雖然說這種快感只能是挫敗的(請不要在精神分析的意義下解讀這句話)。因為這書的內容終究是一種信條,固然很明顯地錯誤且漏洞百出。但那又如何...?我能傳達的只是「這是有問題的」,而無法是「這是不可信的」。我的老闆跟我說「我三年後再看你的心得」。事實上,我可以給他三十年(沒有太多差別)。時間不是難事,難的是改變他們自己的想法(以及我的。必須要重申:我只是比他們更喜歡一致,但這不表明我更「對」。因為在當代社會標準下,我的觀念錯得離譜)。


 如今我離職了。這就成為某段無聊的插曲。但吃這一套的人我想不少,不單是一個老闆兩個老闆而已。而我除了將如此的反抗(一樣請別在存在主義的意義下解讀)提升到成為某種紀念性的指標以外,以顯示在這世上總是存在不同的一些人,雖然這些人有時應該去死(我會在這名單裡)。就如生物學家經常高喊的biodiversity(所以這些生物學家首先應該反對死刑以及精神病院還有軍隊。不過他們不會的原因在於,對他們來說基因等於表現。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先發現人身上有沒有某種該死的基因...),我大概抱持著這樣的信念。不過有更多時間用來懷疑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